黄金城hjc999

房地产纠纷律所
您当前的位置 : 黄金城hjc999 > 资讯动态 > 法规速递

法规速递News

联系大家Contact Us

黄金城hjc999

垂询电话:0411-39799855   15909867308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594号金玉星海2单元21层

邮箱:jianfanglawyer@126.com

网址:www.jf-lawyer.cn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 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 司法说明的决定

2021-01-05 09:45:57
编辑:建方律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已于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法释〔2020〕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

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

司法说明的决定


(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823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审判实践需要,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司法说明作如下修改:

  一、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二)》
  1.将引言修改为:
  “为正确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zhuanli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说明。”
  2.将第二条修改为:
  “权利人在zhuanli侵权诉讼中主张的权利要求被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宣告无效的,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权利人基于该无效权利要求的起诉。
  有证据证明宣告上述权利要求无效的决定被生效的行政判决撤销的,权利人可以另行起诉。
  zhuanli权人另行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本条第二款所称行政判决书送达之日起计算。”
  3.将第六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可以运用与涉案zhuanli存在分案申请关系的其他zhuanli及其zhuanli审查档案、生效的zhuanli授权确权裁判文书说明涉案zhuanli的权利要求。
  zhuanli审查档案,包括zhuanli审查、复审、无效程序中zhuanli申请人或者zhuanli权人提交的书面材料,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制作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会晤记录、口头审理记录、生效的zhuanli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书和zhuanli权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等。”
  4.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
  “明知有关产品系专门用于实施zhuanli的材料、设备、零部件、中间物等,未经zhuanli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将该产品提供给他人实施了侵犯zhuanli权的行为,权利人主张该提供者的行为属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的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
  明知有关产品、方法被授予zhuanli权,未经zhuanli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积极诱导他人实施了侵犯zhuanli权的行为,权利人主张该诱导者的行为属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的教唆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
  二、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zhuanli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1.将引言修改为:
  “为了正确审理zhuanli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zhuanli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作如下规定:”
  2.将第一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受理下列zhuanli纠纷案件:
  1.zhuanli申请权权属纠纷案件;
  2.zhuanli权权属纠纷案件;
  3.zhuanli合同纠纷案件;
  4.侵害zhuanli权纠纷案件;
  5.假冒他人zhuanli纠纷案件;
  6.发明zhuanli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案件;
  7.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
  8.诉前申请行为保全纠纷案件;
  9.诉前申请财产保全纠纷案件;
  10.因申请行为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1.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2.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署名权纠纷案件;
  13.确认不侵害zhuanli权纠纷案件;
  14.zhuanli权宣告无效后返还费用纠纷案件;
  15.因恶意提起zhuanli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6.标准必要zhuanli使用费纠纷案件;
  17.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案件;
  18.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zhuanli权无效宣告请求决定案件;
  19.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决定案件;
  20.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案件;
  21.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行政复议决定案件;
  22.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作出的其他行政决定案件;
  23.不服管理zhuanli工作的部门行政决定案件;
  24.确认是否落入zhuanli权保护范围纠纷案件;
  25.其他zhuanli纠纷案件。”
  3.删除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
  4.将第十一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发明zhuanli权纠纷案件或者经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审查维持zhuanli权的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zhuanli权纠纷案件,被告在答辩期间内请求宣告该项zhuanli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诉讼。”
  5.将第十六条修改为:
  “zhuanli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所称的合法权利,包括就作品、商标、地理标志、姓名、企业名称、肖像,以及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享有的合法权利或者权益。”
  6.将第二十三条修改为:
  “侵犯zhuanli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zhuanli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继续,在该项zhuanli权有效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7.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三、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说明》
  1.将第一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商标案件:
  1.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
  2.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其他行政行为的案件;
  3.商标权权属纠纷案件;
  4.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5.确认不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6.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7.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8.商标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9.申请诉前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
  10.申请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损害责任案件;
  11.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件;
  12.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13.其他商标案件。”
  2.将第三条修改为:
  “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国家常识产权局就侵犯商标权行为请求处理,又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标权诉讼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将第四条修改为:
  “国家常识产权局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案件,于该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裁定,当事人对复审决定或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4.将第五条修改为:
  “除本说明另行规定外,对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发生,属于修改后商标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第一款、第十条第一款第(二)、(三)、(四)项、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一条所列举的情形,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案件,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的相应规定进行审查;属于其他情形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的相应规定进行审查。”
  5.将第六条修改为:
  “当事人就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时已满一年的注册商标发生争议,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裁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提出申请的期限处理;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时商标注册不满一年的,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提出申请的期限处理。”
  6.将第十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件,已经过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人民法院仍应当就当事人民事争议的事实进行审查。”
  四、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1.将引言修改为:
  “为了正确审理商标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说明如下:”
  2.将第一条修改为:
  “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七)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二)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三)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3.将第二条修改为:
  “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容易导致混淆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
  4.将第三条修改为:
  “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包括以下三类:
  (一)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
  (二)排他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可以使用该注册商标但不得另行许可他人使用该注册商标;
  (三)普通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可自行使用该注册商标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5.将第四条修改为:
  “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注册商标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
  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6.将第六条修改为:
  “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五十七条所规定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前款规定的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商品所在地。”
  7.将第九条修改为: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8.将第十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二)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9.将第十一条修改为: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
  类似服务,是指在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服务。
  商品与服务类似,是指商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容易使相关公众混淆。”
  10.将第十二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认定商品或者服务是否类似,应当以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一般认识综合判断;《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可以作为判断类似商品或者服务的参考。”
  11.将第十三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
  12.将第十四条修改为:
  “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商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该商品单位利润无法查明的,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
  13.将第十五条修改为:
  “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商品销售减少量或者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乘积计算。”
  14.将第十六条修改为: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人民法院在适用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后果,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商标的声誉及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应当准许。”
  15.将第十七条修改为:
  “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16.将第十八条修改为: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17.删除第十九条第二款。
  18.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在审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中,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商标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还可以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伪造的商标标识和主要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物的民事制裁决定。罚款数额可以参照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确定。
  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已经给予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民事制裁。”
  五、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将引言修改为:
  “为正确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2.将第一条修改为:
  “原告以他人注册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等侵犯其著作权、外观设计zhuanli权、企业名称权等在先权利为由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原告以他人使用在核定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与其在先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告知原告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请解决。但原告以他人超出核定商品的范围或者以改变显著特征、拆分、组合等方式使用的注册商标,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将第二条修改为:
  “原告以他人企业名称与其在先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二)项的规定为由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六、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1.将第一条修改为:
  “本说明所称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2.将第四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认定商标是否驰名,应当以证明其驰名的事实为依据,综合考虑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各项因素,但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无需考虑该条规定的全部因素即足以认定商标驰名的情形除外。”
  3.将第七条修改为:
  “被诉侵犯商标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前,曾被人民法院或者行政管理部门认定驰名的商标,被告对该商标驰名的事实不持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认定。被告提出异议的,原告仍应当对该商标驰名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除本说明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对于商标驰名的事实,不适用民事诉讼证据的自认规则。”
  4.将第八条修改为:
  “对于在中国境内为社会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原告已提供其商标驰名的基本证据,或者被告不持异议的,人民法院对该商标驰名的事实予以认定。”
  5.将第九条修改为:
  “足以使相关公众对使用驰名商标和被诉商标的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使用驰名商标和被诉商标的经营者之间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容易导致混淆’。
  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被诉商标与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而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或者不正当利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6.将第十一条修改为:
  “被告使用的注册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复制、摹仿或者翻译原告驰名商标,构成侵犯商标权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原告的请求,依法判决禁止被告使用该商标,但被告的注册商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对原告的请求不予支撑:
  (一)已经超过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请求宣告无效期限的;
  (二)被告提出注册申请时,原告的商标并不驰名的。”
  七、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有关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说明》
  1.将第一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商标案件:
  1.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
  2.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其他行政行为的案件;
  3.商标权权属纠纷案件;
  4.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5.确认不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6.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7.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8.商标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9.申请诉前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
  10.申请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损害责任案件;
  11.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件;
  12.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13.其他商标案件。”
  2.将第二条修改为:
  “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及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行政行为案件,由北京市有关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3.将第四条修改为:
  “在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侵害商标权行为过程中,当事人就相关商标提起商标权权属或者侵害商标权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4.将第五条修改为: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提出的商标注册及续展申请,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对该商标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续展的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提出的商标异议申请,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对该异议不予受理的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5.将第六条修改为: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当事人就尚未核准注册的商标申请复审,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商标复审申请,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核准注册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不予核准注册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相关诉权和主体资格问题时,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6.将第七条修改为: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已经核准注册的商标,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前受理、在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相关程序问题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审查实体问题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7.将第八条修改为: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相关商标案件,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认定该决定或者裁定是否符合商标法有关审查时限规定时,应当从修改决定施行之日起计算该审查时限。”
  八、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将第一条修改为:
  “本规定所称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是指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商标驳回复审、商标不予注册复审、商标撤销复审、商标无效宣告及无效宣告复审等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2.将第二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对商标授权确权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范围,一般应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及理由确定。原告在诉讼中未提出主张,但国家常识产权局相关认定存在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在各方当事人陈述意见后,可以对相关事由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
  3.将第四条修改为:
  “商标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国家常识产权局认定其属于2001年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撑。”
  4.将第十四条修改为:
  “当事人主张诉争商标构成对其已注册的驰名商标的复制、摹仿或者翻译而不应予以注册或者应予无效,国家常识产权局依据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裁决支撑其主张的,如果诉争商标注册未满五年,人民法院在当事人陈述意见之后,可以按照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进行审理;如果诉争商标注册已满五年,应当适用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进行审理。”
  5.将第二十七条修改为:
  “当事人主张国家常识产权局下列情形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撑:
  (一)遗漏当事人提出的评审理由,对当事人权利产生实际影响的;
  (二)评审程序中未告知合议组成员,经审查确有应当回避事由而未回避的;
  (三)未通知适格当事人参加评审,该方当事人明确提出异议的;
  (四)其他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6.将第二十八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国家常识产权局对诉争商标予以驳回、不予核准注册或者予以无效宣告的事由不复存在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新的事实撤销国家常识产权局相关裁决,并判令其根据变更后的事实重新作出裁决。”
  7.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
  “当事人依据在原行政行为之后新发现的证据,或者在原行政程序中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或者新的法律依据提出的评审申请,不属于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评审申请。
  在商标驳回复审程序中,国家常识产权局以申请商标与引证商标不构成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者近似商标为由准予申请商标初步审定公告后,以下情形不视为‘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评审申请:
  (一)引证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依据该引证商标提出异议,国家常识产权局予以支撑,被异议商标申请人申请复审的;
  (二)引证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申请商标获准注册后依据该引证商标申请宣告其无效的。”
  8.将第三十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对于相关事实和法律适用已作出明确认定,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于国家常识产权局依据该生效裁判重新作出的裁决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九、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进行财产保全的说明》
  1.将第一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需要对注册商标权进行保全的,应当向国家常识产权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发出协助实行通知书,载明要求商标局协助保全的注册商标的名称、注册人、注册证号码、保全期限以及协助实行保全的内容,包括禁止转让、注销注册商标、变更注册事项和办理商标权质押登记等事项。”
  2.将第二条修改为:
  “对注册商标权保全的期限一次不得超过一年,自商标局收到协助实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如果仍然需要对该注册商标权继续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向商标局重新发出协助实行通知书,要求继续保全。否则,视为自动解除对该注册商标权的财产保全。”
  十、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1.将引言修改为:
  “为了正确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说明如下:”
  2.将第一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一)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权益权属、侵权、合同纠纷案件;
  (二)申请诉前停止侵害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行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三)其他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纠纷案件。”
  3.将第二条修改为:
  “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4.将第三条修改为:
  “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侵害著作权行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该行为人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已经过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侵害著作权行为的民事纠纷案件,应当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审查。”
  5.将第四条修改为:
  “因侵害著作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所规定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前款规定的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复制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版权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复制品所在地。”
  6.将第五条修改为:
  “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向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实施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仅对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7.将第七条修改为:
  “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
  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
  8.将第十条修改为:
  “著作权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所指的作品,著作权人是自然人的,其保护期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著作权人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其保护期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
  9.将第十七条修改为:
  “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转载,是指报纸、期刊登载其他报刊已发表作品的行为。转载未注明被转载作品的编辑和最初登载的报刊出处的,应当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10.将第十九条修改为:
  “出版者、制编辑应当对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承担举证责任,发行者、出租者应当对其发行或者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相应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11.将第二十条修改为:
  “出版物侵害他人著作权的,出版者应当根据其过错、侵权程度及损害后果等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出版者应对其已尽合理注意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12.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
  “计算机App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App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第(一)项、《计算机App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13.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
  “著作权转让合同未采取书面形式的,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的规定审查合同是否成立。”
  14.将第二十三条修改为:
  “出版者将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丢失、毁损致使出版合同不能履行的,著作权人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等规定要求出版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5.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费、侵权行为性质、后果等情节综合确定。
  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应当准许。”
  16.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
  “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17.删除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
  18.将第二十八条修改为:
  “侵害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19.将第三十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依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常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20.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
  “除本说明另行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的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涉及著作权法修改前发生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前著作权法的规定;涉及著作权法修改以后发生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后著作权法的规定;涉及著作权法修改前发生,持续到著作权法修改后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后著作权法的规定。”
  21.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十一、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将引言修改为:
  “为正确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依法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2.将第十三条修改为: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权利人以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的通知及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未及时根据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明知相关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
  3.将第十四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转送通知、采取必要措施是否及时,应当根据权利人提交通知的形式,通知的准确程度,采取措施的难易程度,网络服务的性质,所涉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类型、知名度、数量等因素综合判断。”
  十二、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1.将引言修改为:
  “为依法受理和审判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常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zhuanli等常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2.将第一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受理的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植物新品种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件;
  (二)植物新品种权无效行政纠纷案件;
  (三)植物新品种权更名行政纠纷案件;
  (四)植物新品种权强制许可纠纷案件;
  (五)植物新品种权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纠纷案件;
  (六)植物新品种申请权权属纠纷案件;
  (七)植物新品种权权属纠纷案件;
  (八)植物新品种申请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九)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十)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十一)假冒他人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十二)植物新品种培育人署名权纠纷案件;
  (十三)植物新品种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案件;
  (十四)植物新品种行政处罚纠纷案件;
  (十五)植物新品种行政复议纠纷案件;
  (十六)植物新品种行政赔偿纠纷案件;
  (十七)植物新品种行政奖励纠纷案件;
  (十八)其他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3.将第二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在依法审查当事人涉及植物新品种权的起诉时,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起诉条件,均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4.将第三条修改为:
  “本说明第一条所列第一至五类案件,由北京常识产权法院作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第六至十八类案件,由常识产权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
  当事人对植物新品种纠纷民事、行政案件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
  5.将第四条修改为:
  “以侵权行为地确定人民法院管辖的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的民事案件,其所称的侵权行为地,是指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繁殖或者销售该授权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或者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
  6.将第五条修改为:
  “关于植物新品种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件、植物新品种权无效或者更名行政纠纷案件,应当以植物新品种审批机关为被告;关于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纠纷案件,应当以植物新品种审批机关为被告;关于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纠纷案件,应当根据原告所请求的事项和所起诉的当事人确定被告。”
  7.将第六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被告在答辩期间内向植物新品种审批机关请求宣告该植物新品种权无效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中止诉讼。”
  十三、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1.将名称、第一条、第三条、第八条中的“侵犯”修改为“侵害”。
  2.将引言修改为:
  “为正确处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常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zhuanli等常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就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3.将第二条修改为:
  “未经品种权人许可,生产、繁殖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或者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侵害植物新品种权。
  被诉侵权物的特征、特性与授权品种的特征、特性相同,或者特征、特性的不同是因非遗传变异所致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认定被诉侵权物属于生产、繁殖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被诉侵权人重复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为亲本与其他亲本另行繁殖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认定属于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4.将第四条修改为:
  “对于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可以采取田间观察检测、基因指纹图谱检测等方法鉴定。
  对采取前款规定方法作出的鉴定意见,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质证,认定其证明力。”
  5.将第五条修改为:
  “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诉讼前,可以提出行为保全或者证据保全请求,人民法院经审查作出裁定。
  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时,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协助取证。”
  6.将第六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应当依照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种子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确定赔偿数额。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应当另行计算。
  依照前款规定难以确定赔偿数额的,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侵权的性质、期间、后果,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数额,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的种类、时间、范围及权利人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等因素,在30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故意侵害他人植物新品种权,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第二款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7.将第七条修改为:
  “权利人和侵权人均同意将侵权物折价抵扣权利人所受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权利人或者侵权人不同意折价抵扣的,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的请求,责令侵权人对侵权物作消灭活性等使其不能再被用作繁殖材料的处理。
  侵权物正处于生长期或者销毁侵权物将导致重大不利后果的,人民法院可以不采取责令销毁侵权物的方法,而判令其支付相应的合理费用。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四、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将引言修改为:
  “为了正确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依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说明。”
  十五、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将引言修改为:
  “为正确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2.将第一条修改为:
  “本规定所称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以下简称垄断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因垄断行为受到损失以及因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等违反反垄断法而发生争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
  3.将第三条修改为:
  “第一审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由常识产权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4.将第十三条修改为: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作出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经人民法院同意,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说明有关鉴定意见的规定,对前款规定的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进行审查判断。”
  5.将第十五条修改为:
  “被诉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等违反反垄断法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其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6.将第十六条修改为:
  “因垄断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原告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举报被诉垄断行为的,诉讼时效从其举报之日起中断。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决定终止调查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终止调查之日起重新计算。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后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理决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重新计算。
  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超过三年,如果起诉时被诉垄断行为仍然持续,被告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损害赔偿应当自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十六、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1.将引言部分修改为: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的民事纠纷案件(以下简称域名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作如下说明:”
  2.将第一条修改为:
  “对于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删除第七条。
  4.将第八条修改为:
  “人民法院认定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可以判令被告停止侵权、注销域名,或者依原告的请求判令由原告注册使用该域名;给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可以判令被告赔偿损失。
  侵权人故意侵权且情节严重,原告有权向人民法院请求惩罚性赔偿。”
  5.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十七、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1.将引言修改为:
  “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zhuanli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说明。”
  2.将第一条修改为:
  “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常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zhuanli、zhuanli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App、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3.将第二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实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任务’,包括:
  (一)履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其交付的其他技术开发任务;
  (二)离职后一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交付的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与其职工就职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以后所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益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约定确认。”
  4.将第三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资料等。”
  5.将第四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职工在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对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交纳使用费的;
  (二)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测试的。”
  6.将第五条修改为:
  “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实行原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任务,又主要利用了现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应当按照该自然人原所在和现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达成的协议确认权益。不能达成协议的,根据对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贡献大小由双方合理分享。”
  7.将第六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所称‘职务技术成果的完成人’、第八百四十八条所称‘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包括对技术成果单独或者共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也即技术成果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人民法院在对创造性贡献进行认定时,应当分解所涉及技术成果的实质性技术构成。提出实质性技术构成并由此实现技术方案的人,是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提供资金、设备、材料、试验条件,进行组织管理,协助绘制图纸、整理资料、翻译文献等人员,不属于职务技术成果的完成人、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
  8.将第七条修改为:
  “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订立的技术合同,经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授权或者认可的,视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订立的合同,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未经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授权或者认可的,由该科研组织成员共同承担责任,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因该合同受益的,应当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前款所称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包括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设立的从事技术研究开发、转让等活动的课题组、工作室等。”
  9.将第九条修改为:
  “当事人一方采取欺诈手段,就其现有技术成果作为研究开发标的与他人订立委托开发合同收取研究开发费用,或者就同一研究开发课题先后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委托人分别订立委托开发合同重复收取研究开发费用,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依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请求撤销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
  10.将第十条修改为:
  “下列情形,属于民法典第八百五十条所称的‘非法垄断技术’:
  (一)限制当事人一方在合同标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开发或者限制其使用所改进的技术,或者双方交换改进技术的条件不对等,包括要求一方将其自行改进的技术无偿提供给对方、非互惠性转让给对方、无偿独占或者共享该改进技术的常识产权;
  (二)限制当事人一方从其他来源获得与技术提供方类似技术或者与其竞争的技术;
  (三)阻碍当事人一方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合理方式充分实施合同标的技术,包括明显不合理地限制技术接受方实施合同标的技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数量、品种、价格、销售渠道和出口市场;
  (四)要求技术接受方接受并非实施技术必不可少的附带条件,包括购买非必需的技术、原材料、产品、设备、服务以及接收非必需的人员等;
  (五)不合理地限制技术接受方购买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或者设备等的渠道或者来源;
  (六)禁止技术接受方对合同标的技术常识产权的有效性提出异议或者对提出异议附加条件。”
  11.将第十一条修改为:
  “技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技术开发合同研究开发人、技术转让合同让与人、技术许可合同许可人、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人已经履行或者部分履行了约定的义务,并且造成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过错在对方的,对其已履行部分应当收取的研究开发经费、技术使用费、提供咨询服务的报酬,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因对方原因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给其造成的损失。
  技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履行合同所完成新的技术成果或者在他人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当事人不能重新协议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由完成技术成果的一方享有。”
  12.将第十二条修改为:
  “根据民法典第八百五十条的规定,侵害他人技术秘密的技术合同被确认无效后,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善意取得该技术秘密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在其取得时的范围内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但应当向权利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并承担保密义务。
  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或者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另一方侵权仍与其订立或者履行合同的,属于共同侵权,人民法院应当判令侵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和保密义务,因此取得技术秘密的当事人不得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
  13.将第十三条修改为:
  “依照前条第一款规定可以继续使用技术秘密的人与权利人就使用费支付发生纠纷的,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处理。继续使用技术秘密但又拒不支付使用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请求判令使用人停止使用。
  人民法院在确定使用费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通常对外许可该技术秘密的使用费或者使用人取得该技术秘密所支付的使用费,并考虑该技术秘密的研究开发成本、成果转化和应用程度以及使用人的使用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
  不论使用人是否继续使用技术秘密,人民法院均应当判令其向权利人支付已使用期间的使用费。使用人已向无效合同的让与人或者许可人支付的使用费应当由让与人或者许可人负责返还。”
  14.将第十四条修改为:
  “对技术合同的价款、报酬和使用费,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对于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根据有关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成本、先进性、实施转化和应用的程度,当事人享有的权益和承担的责任,以及技术成果的经济效益等合理确定;
  (二)对于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根据有关咨询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数量,以及已经产生和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合理确定。
  技术合同价款、报酬、使用费中包含非技术性款项的,应当分项计算。”
  15.将第十五条修改为:
  “技术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30日内仍未履行,另一方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
  当事人在催告通知中附有履行期限且该期限超过30日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履行期限为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合理期限。”
  16.将第十七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五十一条第一款所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种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包括当事人在订立技术合同时尚未掌握的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技术方案,但对技术上没有创新的现有产品的改型、工艺变更、材料配方调整以及对技术成果的验证、测试和使用除外。”
  17.将第十八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五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的‘当事人之间就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订立的’技术转化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具有实用价值但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包括阶段性技术成果,以实现该科技成果工业化应用为目标,约定后续试验、开发和应用等内容的合同。”
  18.将第十九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五十五条所称‘分工参与研究开发工作’,包括当事人按照约定的计划和分工,共同或者分别承担设计、工艺、试验、试制等工作。
  技术开发合同当事人一方仅提供资金、设备、材料等物质条件或者承担辅助协作事项,另一方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属于委托开发合同。”
  19.将第二十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六十一条所称‘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包括当事人均有不经对方同意而自己使用或者以普通使用许可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技术秘密,并独占由此所获利益的权利。当事人一方将技术秘密成果的转让权让与他人,或者以独占或者排他使用许可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技术秘密,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追认的,应当认定该让与或者许可行为无效。”
  20.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
  “技术开发合同当事人依照民法典的规定或者约定自行实施zhuanli或使用技术秘密,但因其不具备独立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条件,以一个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或者使用的,可以准许。”
  21.将“三、技术转让合同”修改为:
  “三、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许可合同”
  22.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
  “就尚待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或者不涉及zhuanli、zhuanli申请或者技术秘密的常识、技术、经验和信息所订立的合同,不属于民法典第八百六十二条规定的技术转让合同或者技术许可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中关于让与人向受让人提供实施技术的专用设备、原材料或者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约定,属于技术转让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发生的纠纷,按照技术转让合同处理。
  当事人以技术入股方式订立联营合同,但技术入股人不参与联营体的经营管理,并且以保底条款形式约定联营体或者联营对方支付其技术价款或者使用费的,视为技术转让合同或者技术许可合同。”
  23.将第二十三条修改为:
  “zhuanli申请权转让合同当事人以zhuanli申请被驳回或者被视为撤回为由请求解除合同,该事实发生在依照zhuanli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zhuanli申请权转让登记之前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发生在转让登记之后的,不予支撑,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zhuanli申请因zhuanli申请权转让合同成立时即存在尚未公开的同样发明创造的在先zhuanli申请被驳回,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
  24.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
  “zhuanli实施许可包括以下方式:
  (一)独占实施许可,是指许可人在约定许可实施zhuanli的范围内,将该zhuanli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实施,许可人依约定不得实施该zhuanli;
  (二)排他实施许可,是指许可人在约定许可实施zhuanli的范围内,将该zhuanli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实施,但许可人依约定可以自行实施该zhuanli;
  (三)普通实施许可,是指许可人在约定许可实施zhuanli的范围内许可他人实施该zhuanli,并且可以自行实施该zhuanli。
  当事人对zhuanli实施许可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认定为普通实施许可。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约定被许可人可以再许可他人实施zhuanli的,认定该再许可为普通实施许可,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技术秘密的许可使用方式,参照本条第一、二款的规定确定。”
  25.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
  “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许可人负有在合同有效期内维持zhuanli权有效的义务,包括依法缴纳zhuanli年费和积极应对他人提出宣告zhuanli权无效的请求,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6.将第二十七条修改为:
  “排他实施许可合同许可人不具备独立实施其zhuanli的条件,以一个普通许可的方式许可他人实施zhuanli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许可人自己实施zhuanli,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7.将第二十八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六十四条所称‘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范围’,包括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期限、地域、方式以及接触技术秘密的人员等。
  当事人对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受让人、被许可人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不受期限限制。”
  28.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
  当事人之间就申请zhuanli的技术成果所订立的许可使用合同,zhuanli申请公开以前,适用技术秘密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发明zhuanli申请公开以后、授权以前,参照适用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授权以后,原合同即为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适用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
  人民法院不以当事人就已经申请zhuanli但尚未授权的技术订立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为由,认定合同无效。
  29.将第三十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七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特定技术项目’,包括有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运用科学常识和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论证、评价、预测的专业性技术项目。”
  30.删除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三十五条第一款。
  31.将第三十三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七十八条第二款所称‘特定技术问题’,包括需要运用专业技术常识、经验和信息解决的有关改进产品结构、改良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源能耗、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安全操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专业技术问题。”
  32.将第三十四条修改为:
  “当事人一方以技术转让或者技术许可的名义提供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或者在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标的技术进入公有领域,但是技术提供方进行技术引导、传授技术常识,为对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符合约定条件的,按照技术服务合同处理,约定的技术转让费、使用费可以视为提供技术服务的报酬和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照前款规定,技术转让费或者使用费视为提供技术服务的报酬和费用明显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合理确定。”
  33.将第三十六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八十七条规定的‘技术培训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委托另一方对指定的学员进行特定项目的专业技术训练和技术引导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职业培训、学问学习和按照行业、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计划进行的职工业余教育。”
  34.将第三十八条修改为:
  “民法典第八百八十七条规定的‘技术中介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常识、技术、经验和信息为另一方与第三人订立技术合同进行联系、先容以及对履行合同提供专门服务所订立的合同。”
  35.将第四十二条修改为:
  “当事人将技术合同和其他合同内容或者将不同类型的技术合同内容订立在一个合同中的,应当根据当事人争议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案件的性质和案由。
  技术合同名称与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合同的类型和案由。
  技术转让合同或者技术许可合同中约定让与人或者许可人负责包销或者回购受让人、被许可人实施合同标的技术制造的产品,仅因让与人或者许可人不履行或者不能全部履行包销或者回购义务引起纠纷,不涉及技术问题的,应当按照包销或者回购条款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案由。”
  36.将第四十五条修改为:
  “第三人向受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的人民法院就合同标的技术提出权属或者侵权请求时,受诉人民法院对此也有管辖权的,可以将权属或者侵权纠纷与合同纠纷合并审理;受诉人民法院对此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诉或者将已经受理的权属或者侵权纠纷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权属或者侵权纠纷另案受理后,合同纠纷应当中止诉讼。
  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诉讼中,被许可人或者第三人向国家常识产权局请求宣告zhuanli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zhuanli权被宣告无效的,按照zhuanli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处理。”
  37.将第四十六条修改为:
  “计算机App开发等合同争议,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民法典第三编第一分编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民法典第三编第二分编第二十章和本说明的有关规定处理。”
  十八、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常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
  将第七条修改为:
  “当事人对常识产权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和依法申请上一级法院复议的案件,由常识产权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常识产权审判庭审理,但依法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除外。”
  本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本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修改后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说明(二)
  (2016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67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zhuanli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说明。
  第一条权利要求书有两项以上权利要求的,权利人应当在起诉状中载明据以起诉被诉侵权人侵犯其zhuanli权的权利要求。起诉状对此未记载或者记载不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权利人明确。经释明,权利人仍不予明确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起诉。
  第二条权利人在zhuanli侵权诉讼中主张的权利要求被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宣告无效的,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权利人基于该无效权利要求的起诉。
  有证据证明宣告上述权利要求无效的决定被生效的行政判决撤销的,权利人可以另行起诉。
  zhuanli权人另行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本条第二款所称行政判决书送达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因明显违反zhuanli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第四款导致说明书无法用于说明权利要求,且不属于本说明第四条规定的情形,zhuanli权因此被请求宣告无效的,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裁定中止诉讼;在合理期限内zhuanli权未被请求宣告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确定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
  第四条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语法、文字、标点、图形、符号等存有歧义,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可以得出唯一理解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该唯一理解予以认定。
  第五条在人民法院确定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时,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特征部分以及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限定部分记载的技术特征均有限定作用。
  第六条人民法院可以运用与涉案zhuanli存在分案申请关系的其他zhuanli及其zhuanli审查档案、生效的zhuanli授权确权裁判文书说明涉案zhuanli的权利要求。
  zhuanli审查档案,包括zhuanli审查、复审、无效程序中zhuanli申请人或者zhuanli权人提交的书面材料,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制作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会晤记录、口头审理记录、生效的zhuanli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书和zhuanli权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等。
  第七条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在包含封闭式组合物权利要求全部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增加其他技术特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未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但该增加的技术特征属于不可避免的常规数量杂质的除外。
  前款所称封闭式组合物权利要求,一般不包括中药组合物权利要求。
  第八条功能性特征,是指对于结构、组分、步骤、条件或其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其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功能或者效果进行限定的技术特征,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仅通过阅读权利要求即可直接、明确地确定实现上述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除外。
  与说明书及附图记载的实现前款所称功能或者效果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相比,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相应技术特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相同的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相应技术特征与功能性特征相同或者等同。
  第九条被诉侵权技术方案不能适用于权利要求中使用环境特征所限定的使用环境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未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
  第十条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制备方法界定产品的技术特征,被诉侵权产品的制备方法与其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未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
  第十一条方法权利要求未明确记载技术步骤的先后顺序,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后直接、明确地认为该技术步骤应当按照特定顺序实施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步骤顺序对于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具有限定作用。
  第十二条权利要求采用“至少”“不超过”等用语对数值特征进行界定,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后认为zhuanli技术方案特别强调该用语对技术特征的限定作用,权利人主张与其不相同的数值特征属于等同特征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撑。
  第十三条权利人证明zhuanli申请人、zhuanli权人在zhuanli授权确权程序中对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的限缩性修改或者陈述被明确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修改或者陈述未导致技术方案的放弃。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在认定一般消费者对于外观设计所具有的常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时,一般应当考虑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授权外观设计所属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的设计空间。设计空间较大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一般消费者通常不容易注意到不同设计之间的较小区别;设计空间较小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一般消费者通常更容易注意到不同设计之间的较小区别。
  第十五条对于成套产品的外观设计zhuanli,被诉侵权设计与其一项外观设计相同或者近似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设计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
  第十六条对于组装关系唯一的组件产品的外观设计zhuanli,被诉侵权设计与其组合状态下的外观设计相同或者近似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设计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
  对于各构件之间无组装关系或者组装关系不唯一的组件产品的外观设计zhuanli,被诉侵权设计与其全部单个构件的外观设计均相同或者近似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设计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被诉侵权设计缺少其单个构件的外观设计或者与之不相同也不近似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设计未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
  第十七条对于变化状态产品的外观设计zhuanli,被诉侵权设计与变化状态图所示各种使用状态下的外观设计均相同或者近似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设计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被诉侵权设计缺少其一种使用状态下的外观设计或者与之不相同也不近似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诉侵权设计未落入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
  第十八条权利人依据zhuanli法第十三条诉请在发明zhuanli申请公布日至授权公告日期间实施该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有关zhuanli许可使用费合理确定。
  发明zhuanli申请公布时申请人请求保护的范围与发明zhuanli公告授权时的zhuanli权保护范围不一致,被诉技术方案均落入上述两种范围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告在前款所称期间内实施了该发明;被诉技术方案仅落入其中一种范围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告在前款所称期间内未实施该发明。
  发明zhuanli公告授权后,未经zhuanli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在本条第一款所称期间内已由他人制造、销售、进口的产品,且该他人已支付或者书面承诺支付zhuanli法第十三条规定的适当费用的,对于权利人关于上述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行为侵犯zhuanli权的主张,人民法院不予支撑。
  第十九条产品买卖合同依法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zhuanli法第十一条规定的销售。
  第二十条对于将依照zhuanli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进一步加工、处理而获得的后续产品,进行再加工、处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不属于zhuanli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使用依照该zhuanli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第二十一条明知有关产品系专门用于实施zhuanli的材料、设备、零部件、中间物等,未经zhuanli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将该产品提供给他人实施了侵犯zhuanli权的行为,权利人主张该提供者的行为属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的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
  明知有关产品、方法被授予zhuanli权,未经zhuanli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积极诱导他人实施了侵犯zhuanli权的行为,权利人主张该诱导者的行为属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的教唆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
  第二十二条对于被诉侵权人主张的现有技术抗辩或者现有设计抗辩,人民法院应当依照zhuanli申请日时施行的zhuanli法界定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
  第二十三条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或者外观设计落入在先的涉案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被诉侵权人以其技术方案或者外观设计被授予zhuanli权为由抗辩不侵犯涉案zhuanli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撑。
  第二十四条推荐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明示所涉必要zhuanli的信息,被诉侵权人以实施该标准无需zhuanli权人许可为由抗辩不侵犯该zhuanli权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撑。
  推荐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明示所涉必要zhuanli的信息,zhuanli权人、被诉侵权人协商该zhuanli的实施许可条件时,zhuanli权人故意违反其在标准制定中承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义务,导致无法达成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且被诉侵权人在协商中无明显过错的,对于权利人请求停止标准实施行为的主张,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撑。
  本条第二款所称实施许可条件,应当由zhuanli权人、被诉侵权人协商确定。经充分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确定。人民法院在确定上述实施许可条件时,应当根据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则,综合考虑zhuanli的创新程度及其在标准中的作用、标准所属的技术领域、标准的性质、标准实施的范围和相关的许可条件等因素。
  法律、行政法规对实施标准中的zhuanli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zhuanli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zhuanli侵权产品,且举证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对于权利人请求停止上述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行为的主张,人民法院应予支撑,但被诉侵权产品的使用者举证证明其已支付该产品的合理对价的除外。
  本条第一款所称不知道,是指实际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
  本条第一款所称合法来源,是指通过合法的销售渠道、通常的买卖合同等正常商业方式取得产品。对于合法来源,使用者、许诺销售者或者销售者应当提供符合交易习惯的相关证据。
  第二十六条被告构成对zhuanli权的侵犯,权利人请求判令其停止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但基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考量,人民法院可以不判令被告停止被诉行为,而判令其支付相应的合理费用。
  第二十七条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zhuanli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要求权利人对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进行举证;在权利人已经提供侵权人所获利益的初步证据,而与zhuanli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该账簿、资料;侵权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认定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
  第二十八条权利人、侵权人依法约定zhuanli侵权的赔偿数额或者赔偿计算方法,并在zhuanli侵权诉讼中主张依据该约定确定赔偿数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
  第二十九条宣告zhuanli权无效的决定作出后,当事人根据该决定依法申请再审,请求撤销zhuanli权无效宣告前人民法院作出但未实行的zhuanli侵权的判决、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再审审查,并中止原判决、调解书的实行。
  zhuanli权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实行前款所称判决、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实行;侵权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反担保,请求中止实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未撤销宣告zhuanli权无效的决定的,zhuanli权人应当赔偿因继续实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宣告zhuanli权无效的决定被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撤销,zhuanli权仍有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前款所称判决、调解书直接实行上述反担保财产。
  第三十条在法定期限内对宣告zhuanli权无效的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起诉后生效裁判未撤销该决定,当事人根据该决定依法申请再审,请求撤销宣告zhuanli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但未实行的zhuanli侵权的判决、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当事人根据该决定,依法申请终结实行宣告zhuanli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但未实行的zhuanli侵权的判决、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实行。
  第三十一条本说明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相关司法说明与本说明不一致的,以本说明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zhuanli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问题的若干规定
  (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180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570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zhuanli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641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zhuanli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
  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zhuanli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zhuanli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下列zhuanli纠纷案件:
  1.zhuanli申请权权属纠纷案件;
  2.zhuanli权权属纠纷案件;
  3.zhuanli合同纠纷案件;
  4.侵害zhuanli权纠纷案件;
  5.假冒他人zhuanli纠纷案件;
  6.发明zhuanli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案件;
  7.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
  8.诉前申请行为保全纠纷案件;
  9.诉前申请财产保全纠纷案件;
  10.因申请行为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1.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2.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署名权纠纷案件;
  13.确认不侵害zhuanli权纠纷案件;
  14.zhuanli权宣告无效后返还费用纠纷案件;
  15.因恶意提起zhuanli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6.标准必要zhuanli使用费纠纷案件;
  17.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案件;
  18.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zhuanli权无效宣告请求决定案件;
  19.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决定案件;
  20.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案件;
  21.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行政复议决定案件;
  22.不服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作出的其他行政决定案件;
  23.不服管理zhuanli工作的部门行政决定案件;
  24.确认是否落入zhuanli权保护范围纠纷案件;
  25.其他zhuanli纠纷案件。
  第二条因侵犯zhuanli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包括:被诉侵犯发明、实用新型zhuanli权的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zhuanli方法使用行为的实施地,依照该zhuanli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外观设计zhuanli产品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假冒他人zhuanli的行为实施地。上述侵权行为的侵权结果发生地。
  第三条原告仅对侵权产品制造者提起诉讼,未起诉销售者,侵权产品制造地与销售地不一致的,制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以制造者与销售者为共同被告起诉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销售者是制造者分支机构,原告在销售地起诉侵权产品制造者制造、销售行为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第四条对申请日在2009年10月1日前(不含该日)的实用新型zhuanli提起侵犯zhuanli权诉讼,原告可以出具由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对申请日在2009年10月1日以后的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zhuanli提起侵犯zhuanli权诉讼,原告可以出具由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作出的zhuanli权评价报告。根据案件审理需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原告提交检索报告或者zhuanli权评价报告。原告无正当理由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诉讼或者判令原告承担可能的不利后果。
  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zhuanli权纠纷案件的被告请求中止诉讼的,应当在答辩期内对原告的zhuanli权提出宣告无效的请求。
  第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zhuanli权纠纷案件,被告在答辩期间内请求宣告该项zhuanli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诉讼,但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中止诉讼:
  (一)原告出具的检索报告或者zhuanli权评价报告未发现导致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zhuanli权无效的事由的;
  (二)被告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使用的技术已经公知的;
  (三)被告请求宣告该项zhuanli权无效所提供的证据或者依据的理由明显不充分的;
  (四)人民法院认为不应当中止诉讼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zhuanli权纠纷案件,被告在答辩期间届满后请求宣告该项zhuanli权无效的,人民法院不应当中止诉讼,但经审查认为有必要中止诉讼的除外。
  第七条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发明zhuanli权纠纷案件或者经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审查维持zhuanli权的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zhuanli权纠纷案件,被告在答辩期间内请求宣告该项zhuanli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诉讼。
  第八条人民法院决定中止诉讼,zhuanli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责令被告停止有关行为或者采取其他制止侵权损害继续扩大的措施,并提供了担保,人民法院经审查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可以在裁定中止诉讼的同时一并作出有关裁定。
  第九条人民法院对zhuanli权进行财产保全,应当向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发出协助实行通知书,载明要求协助实行的事项,以及对zhuanli权保全的期限,并附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书。
  对zhuanli权保全的期限一次不得超过六个月,自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收到协助实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如果仍然需要对该zhuanli权继续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向国务院zhuanli行政部门另行送达继续保全的协助实行通知书。保全期限届满前未送达的,视为自动解除对该zhuanli权的财产保全。
  人民法院对出质的zhuanli权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不受保全措施的影响;zhuanli权人与被许可人已经签订的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不影响人民法院对该zhuanli权进行财产保全。
  人民法院对已经进行保全的zhuanli权,不得重复进行保全。
  第十条2001年7月1日以前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zhuanli的权利和zhuanli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涉及权利冲突的,应当保护在先依法享有权利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zhuanli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所称的合法权利,包括就作品、商标、地理标志、姓名、企业名称、肖像,以及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享有的合法权利或者权益。
  第十三条zhuanli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所称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说明权利要求的内容”,是指zhuanli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第十四条zhuanli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zhuanli权人的zhuanli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zhuanli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zhuanli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
  zhuanli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第十五条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有zhuanli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zhuanli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zhuanli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参照该zhuanli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没有zhuanli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zhuanli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zhuanli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依照zhuanli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第十六条权利人主张其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合理开支的,人民法院可以在zhuanli法第六十五条确定的赔偿数额之外另行计算。
  第十七条侵犯zhuanli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zhuanli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继续,在该项zhuanli权有效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第十八条zhuanli法第十一条、第六十九条所称的许诺销售,是指以做广告、在商店橱窗中陈列或者在展销会上展出等方式作出销售商品的意思表示。
  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已经过管理zhuanli工作的部门作出侵权或者不侵权认定的,人民法院仍应当就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全面审查。
  第二十条以前的有关司法说明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
  适用范围问题的说明
  (2001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203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商标法修改决定)已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等问题,作如下说明: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商标案件:
  1.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
  2.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其他行政行为的案件;
  3.商标权权属纠纷案件;
  4.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5.确认不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6.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7.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8.商标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9.申请诉前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
  10.申请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损害责任案件;
  11.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件;
  12.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13.其他商标案件。
  第二条本说明第一条所列第1项第一审案件,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确定其辖区内有关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本说明第一条所列第2项第一审案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管辖。
  商标民事纠纷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较大城市确定1-2个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商标民事纠纷案件。
  第三条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国家常识产权局就侵犯商标权行为请求处理,又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标权诉讼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四条国家常识产权局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案件,于该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裁定,当事人对复审决定或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五条除本说明另行规定外,对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发生,属于修改后商标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第一款、第十条第一款第(二)、(三)、(四)项、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一条所列举的情形,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案件,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的相应规定进行审查;属于其他情形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的相应规定进行审查。
  第六条当事人就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时已满一年的注册商标发生争议,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裁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提出申请的期限处理;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时商标注册不满一年的,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提出申请的期限处理。
  第七条对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发生的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于该决定施行后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或者保全证据措施的,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的规定。
  第八条对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发生的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于该决定施行时尚未作出生效判决的,参照修改后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除本说明另行规定外,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人民法院受理的商标民事纠纷案件,涉及该决定施行前发生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的规定;涉及该决定施行后发生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的规定;涉及该决定施行前发生,持续到该决定施行后的民事行为的,分别适用修改前、后商标法的规定。
  第十条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件,已经过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人民法院仍应当就当事人民事争议的事实进行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说明
  (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24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商标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说明如下:
  第一条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七)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二)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三)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第二条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容易导致混淆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
  第三条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包括以下三类:
  (一)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
  (二)排他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可以使用该注册商标但不得另行许可他人使用该注册商标;
  (三)普通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可自行使用该注册商标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第四条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注册商标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
  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第五条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注册商标续展宽展期内提出续展申请,未获核准前,以他人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六条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五十七条所规定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前款规定的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商品所在地。
  第七条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实施地人民法院管辖;仅对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第八条商标法所称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者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
  第九条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第十条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二)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第十一条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
  类似服务,是指在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服务。
  商品与服务类似,是指商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容易使相关公众混淆。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认定商品或者服务是否类似,应当以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一般认识综合判断;《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可以作为判断类似商品或者服务的参考。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
  第十四条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商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该商品单位利润无法查明的,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
  第十五条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商品销售减少量或者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乘积计算。
  第十六条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人民法院在适用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后果,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商标的声誉及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应当准许。
  第十七条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第十八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第十九条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经备案的,不影响该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注册商标的转让不影响转让前已经生效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在审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中,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商标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还可以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伪造的商标标识和主要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物的民事制裁决定。罚款数额可以参照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确定。
  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已经给予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民事制裁。
  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
  认定驰名商标,应当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
  当事人对曾经被行政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驰名商标请求保护的,对方当事人对涉及的商标驰名不持异议,人民法院不再审查。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审查。
  第二十三条本说明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第二十四条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说明不一致的,以本说明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
  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444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原告以他人注册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等侵犯其著作权、外观设计zhuanli权、企业名称权等在先权利为由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原告以他人使用在核定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与其在先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告知原告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请解决。但原告以他人超出核定商品的范围或者以改变显著特征、拆分、组合等方式使用的注册商标,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二条原告以他人企业名称与其在先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二)项的规定为由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争议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按照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确定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的案由,并适用相应的法律。
  第四条被诉企业名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或者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承担停止使用、规范使用等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
  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2009年4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467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在审理侵犯商标权等民事纠纷案件中依法保护驰名商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说明。
  第一条本说明所称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第二条在下列民事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以商标驰名作为事实根据,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为确有必要的,对所涉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
  (一)以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为由,提起的侵犯商标权诉讼;
  (二)以企业名称与其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的侵犯商标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诉讼;
  (三)符合本说明第六条规定的抗辩或者反诉的诉讼。
  第三条在下列民事纠纷案件中,人民法院对于所涉商标是否驰名不予审查:
  (一)被诉侵犯商标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成立不以商标驰名为事实根据的;
  (二)被诉侵犯商标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因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其他要件而不成立的。
  原告以被告注册、使用的域名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认为由,提起的侵权诉讼,按照前款第(一)项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人民法院认定商标是否驰名,应当以证明其驰名的事实为依据,综合考虑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各项因素,但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无需考虑该条规定的全部因素即足以认定商标驰名的情形除外。
  第五条当事人主张商标驰名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提供下列证据,证明被诉侵犯商标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时,其商标已属驰名:
  (一)使用该商标的商品的市场份额、销售区域、利税等;
  (二)该商标的持续使用时间;
  (三)该商标的宣传或者促销活动的方式、持续时间、程度、资金投入和地域范围;
  (四)该商标曾被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享有的市场声誉;
  (六)证明该商标已属驰名的其他事实。
  前款所涉及的商标使用的时间、范围、方式等,包括其核准注册前持续使用的情形。
  对于商标使用时间长短、行业排名、市场调查报告、市场价值评估报告、是否曾被认定为著名商标等证据,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认定商标驰名的其他证据,客观、全面地进行审查。
  第六条原告以被诉商标的使用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被告以原告的注册商标复制、摹仿或者翻译其在先未注册驰名商标为由提出抗辩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对其在先未注册商标驰名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第七条被诉侵犯商标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前,曾被人民法院或者行政管理部门认定驰名的商标,被告对该商标驰名的事实不持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认定。被告提出异议的,原告仍应当对该商标驰名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除本说明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对于商标驰名的事实,不适用民事诉讼证据的自认规则。
  第八条对于在中国境内为社会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原告已提供其商标驰名的基本证据,或者被告不持异议的,人民法院对该商标驰名的事实予以认定。
  第九条足以使相关公众对使用驰名商标和被诉商标的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使用驰名商标和被诉商标的经营者之间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容易导致混淆”。
  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被诉商标与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而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或者不正当利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第十条原告请求禁止被告在不相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原告驰名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或者企业名称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后作出裁判:
  (一)该驰名商标的显著程度;
  (二)该驰名商标在使用被诉商标或者企业名称的商品的相关公众中的知晓程度;
  (三)使用驰名商标的商品与使用被诉商标或者企业名称的商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四)其他相关因素。
  第十一条被告使用的注册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复制、摹仿或者翻译原告驰名商标,构成侵犯商标权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原告的请求,依法判决禁止被告使用该商标,但被告的注册商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对原告的请求不予支撑:
  (一)已经超过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请求宣告无效期限的;
  (二)被告提出注册申请时,原告的商标并不驰名的。
  第十二条当事人请求保护的未注册驰名商标,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或者注册情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撑。
  第十三条在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中,人民法院对于商标驰名的认定,仅作为案件事实和判决理由,不写入判决主文;以调解方式审结的,在调解书中对商标驰名的事实不予认定。
  第十四条本院以前有关司法说明与本说明不一致的,以本说明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商标案件
  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说明
  (2014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60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和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制定本说明。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商标案件:
  1.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
  2.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其他行政行为的案件;
  3.商标权权属纠纷案件;
  4.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5.确认不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6.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7.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8.商标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9.申请诉前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
  10.申请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损害责任案件;
  11.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件;
  12.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13.其他商标案件。
  第二条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及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行政行为案件,由北京市有关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条第一审商标民事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涉及对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计划单列市、直辖市辖区中级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条在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侵害商标权行为过程中,当事人就相关商标提起商标权权属或者侵害商标权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五条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提出的商标注册及续展申请,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对该商标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续展的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提出的商标异议申请,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对该异议不予受理的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第六条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当事人就尚未核准注册的商标申请复审,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商标复审申请,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核准注册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不予核准注册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相关诉权和主体资格问题时,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第七条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已经核准注册的商标,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前受理、在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相关程序问题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审查实体问题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第八条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相关商标案件,国家常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认定该决定或者裁定是否符合商标法有关审查时限规定时,应当从修改决定施行之日起计算该审查时限。
  第九条除本说明另行规定外,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人民法院受理的商标民事案件,涉及该决定施行前发生的行为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的规定;涉及该决定施行前发生,持续到该决定施行后的行为的,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6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703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是指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不服国家常识产权局作出的商标驳回复审、商标不予注册复审、商标撤销复审、商标无效宣告及无效宣告复审等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第二条人民法院对商标授权确权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范围,一般应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及理由确定。原告在诉讼中未提出主张,但国家常识产权局相关认定存在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在各方当事人陈述意见后,可以对相关事由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
  第三条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者近似”,是指商标标志整体上与国家名称等相同或者近似。
  对于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等,但整体上并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的标志,如果该标志作为商标注册可能导致损害国家尊严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情形。
  第四条商标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国家常识产权局认定其属于2001年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撑。
  第五条商标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可能对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其他不良影响”。
  将政治、经济、学问、宗教、民族等领域公众人物姓名等申请注册为商标,属于前款所指的“其他不良影响”。
  第六条商标标志由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和其他要素组成,如果整体上具有区别于地名的含义,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不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所指情形。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查诉争商标是否具有显著特征,应当根据商标所指定使用商品的相关公众的通常认识,判断该商标整体上是否具有显著特征。商标标志中含有描述性要素,但不影响其整体具有显著特征的;或者描述性标志以独特方式加以表现,相关公众能够以其识别商品来源的,应当认定其具有显著特征。
  第八条诉争商标为外文标志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中国境内相关公众的通常认识,对该外文商标是否具有显著特征进行审查判断。标志中外文的固有含义可能影响其在指定使用商品上的显著特征,但相关公众对该固有含义的认知程度较低,能够以该标志识别商品来源的,可以认定其具有显著特征。
  第九条仅以商品自身形状或者自身形状的一部分作为三维标志申请注册商标,相关公众一般情况下不易将其识别为指示商品来源标志的,该三维标志不具有作为商标的显著特征。
  该形状系申请人所独创或者最早使用并不能当然导致其具有作为商标的显著特征。
  第一款所称标志经过长期或者广泛使用,相关公众能够通过该标志识别商品来源的,可以认定该标志具有显著特征。
  第十条诉争商标属于法定的商品名称或者约定俗成的商品名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所指的通用名称。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属于商品通用名称的,应当认定为通用名称。相关公众普遍认为某一名称能够指代一类商品的,应当认定为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被专业工具书、辞典等列为商品名称的,可以作为认定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的参考。
  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一般以全国范围内相关公众的通常认识为判断标准。对于由于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原因形成的相关市场固定的商品,在该相关市场内通用的称谓,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通用名称。
  诉争商标申请人明知或者应知其申请注册的商标为部分区域内约定俗成的商品名称的,人民法院可以视其申请注册的商标为通用名称。
  人民法院审查判断诉争商标是否属于通用名称,一般以商标申请日时的事实状态为准。核准注册时事实状态发生变化的,以核准注册时的事实状态判断其是否属于通用名称。
  第十一条商标标志只是或者主要是描述、说明所使用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产地等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商标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暗示商品的特点,但不影响其识别商品来源功能的,不属于该项所规定的情形。
  第十二条当事人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主张诉争商标构成对其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的复制、摹仿或者翻译而不应予以注册或者应予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量如下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认定是否容易导致混淆:
  (一)商标标志的近似程度;
  (二)商品的类似程度;
  (三)请求保护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程度;
  (四)相关公众的注意程度;
  (五)其他相关因素。
  商标申请人的主观意图以及实际混淆的证据可以作为判断混淆可能性的参考因素。
  第十三条当事人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主张诉争商标构成对其已注册的驰名商标的复制、摹仿或者翻译而不应予以注册或者应予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如下因素,以认定诉争商标的使用是否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其与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从而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一)引证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程度;
  (二)商标标志是否足够近似;
  (三)指定使用的商品情况;
  (四)相关公众的重合程度及注意程度;
  (五)与引证商标近似的标志被其他市场主体合法使用的情况或者其他相关因素。
  第十四条当事人主张诉争商标构成对其已注册的驰名商标的复制、摹仿或者翻译而不应予以注册或者应予无效,国家常识产权局依据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裁决支撑其主张的,如果诉争商标注册未满五年,人民法院在当事人陈述意见之后,可以按照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进行审理;如果诉争商标注册已满五年,应当适用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进行审理。
  第十五条商标代理人、代表人或者经销、代理等销售代理关系意义上的代理人、代表人未经授权,以自己的名义将与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的,人民法院适用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审理。
  在为建立代理或者代表关系的磋商阶段,前款规定的代理人或者代表人将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申请注册的,人民法院适用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审理。
  商标申请人与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之间存在亲属关系等特定身份关系的,可以推定其商标注册行为系与该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恶意串通,人民法院适用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审理。
  第十六条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二款中规定的“其他关系”:
  (一)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
  (二)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之间具有劳动关系;
  (三)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营业地址邻近;
  (四)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曾就达成代理、代表关系进行过磋商,但未形成代理、代表关系;
  (五)商标申请人与在先使用人曾就达成合同、业务往来关系进行过磋商,但未达成合同、业务往来关系。
  第十七条地理标志利害关系人依据商标法第十六条主张他人商标不应予以注册或者应予无效,如果诉争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与地理标志产品并非相同商品,而地理标志利害关系人能够证明诉争商标使用在该产品上仍然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该产品来源于该地区并因此具有特定的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撑。
  如果该地理标志已经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者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或者证明商标的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选择依据该条或者另行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十条等主张权利。
  第十八条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在先权利,包括当事人在诉争商标申请日之前享有的民事权利或者其他应予保护的合法权益。诉争商标核准注册时在先权利已不存在的,不影响诉争商标的注册。
  第十九条当事人主张诉争商标损害其在先著作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著作权法等相关规定,对所主张的客体是否构成作品、当事人是否为著作权人或者其他有权主张著作权的利害关系人以及诉争商标是否构成对著作权的侵害等进行审查。
  商标标志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当事人提供的涉及商标标志的设计底稿、原件、取得权利的合同、诉争商标申请日之前的著作权登记证书等,均可以作为证明著作权归属的初步证据。
  商标公告、商标注册证等可以作为确定商标申请人为有权主张商标标志著作权的利害关系人的初步证据。
  第二十条当事人主张诉争商标损害其姓名权,如果相关公众认为该商标标志指代了该自然人,容易认为标记有该商标的商品系经过该自然人许可或者与该自然人存在特定联系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商标损害了该自然人的姓名权。
  当事人以其笔名、艺名、译名等特定名称主张姓名权,该特定名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该自然人建立了稳定的对应关系,相关公众以其指代该自然人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撑。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主张的字号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他人未经许可申请注册与该字号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当事人以此主张构成在先权益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撑。
  当事人以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并已与企业建立稳定对应关系的企业名称的简称为依据提出主张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主张诉争商标损害角色形象著作权的,人民法院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进行审查。
  对于著作权保护期限内的作品,如果作品名称、作品中的角色名称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将其作为商标使用在相关商品上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其经过权利人的许可或者与权利人存在特定联系,当事人以此主张构成在先权益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撑。
  第二十三条在先使用人主张商标申请人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其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如果在先使用商标已经有一定影响,而商标申请人明知或者应知该商标,即可推定其构成“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但商标申请人举证证明其没有利用在先使用商标商誉的恶意的除外。
  在先使用人举证证明其在先商标有一定的持续使用时间、区域、销售量或者广告宣传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有一定影响。
  在先使用人主张商标申请人在与其不相类似的商品上申请注册其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撑。
  第二十四条以欺骗手段以外的其他方式扰乱商标注册秩序、损害公共利益、不正当占用公共资源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属于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不正当手段”。
  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判断诉争商标申请人是否“恶意注册”他人驰名商标,应综合考虑引证商标的知名度、诉争商标申请人申请诉争商标的理由以及使用诉争商标的具体情形来判断其主观意图。引证商标知名度高、诉争商标申请人没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其注册构成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所指的“恶意注册”。
  第二十六条商标权人自行使用、他人经许可使用以及其他不违背商标权人意志的使用,均可认定为商标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所称的使用。
  实际使用的商标标志与核准注册的商标标志有细微差别,但未改变其显著特征的,可以视为注册商标的使用。
  没有实际使用注册商标,仅有转让或者许可行为;或者仅是公布商标注册信息、声明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不认定为商标使用。
  商标权人有真实使用商标的意图,并且有实际使用的必要准备,但因其他客观原因尚未实际使用注册商标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有正当理由。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主张国家常识产权局下列情形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撑:
  (一)遗漏当事人提出的评审理由,对当事人权利产生实际影响的;
  (二)评审程序中未告知合议组成员,经审查确有应当回避事由而未回避的;
  (三)未通知适格当事人参加评审,该方当事人明确提出异议的;
  (四)其他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国家常识产权局对诉争商标予以驳回、不予核准注册或者予以无效宣告的事由不复存在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新的事实撤销国家常识产权局相关裁决,并判令其根据变更后的事实重新作出裁决。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依据在原行政行为之后新发现的证据,或者在原行政程序中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或者新的法律依据提出的评审申请,不属于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评审申请。
  在商标驳回复审程序中,国家常识产权局以申请商标与引证商标不构成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者近似商标为由准予申请商标初步审定公告后,以下情形不视为“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评审申请:
  (一)引证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依据该引证商标提出异议,国家常识产权局予以支撑,被异议商标申请人申请复审的;
  (二)引证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申请商标获准注册后依据该引证商标申请宣告其无效的。
  第三十条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对于相关事实和法律适用已作出明确认定,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于国家常识产权局依据该生效裁判重新作出的裁决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人民法院依据2001年修正的商标法审理的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可参照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
  进行财产保全的说明
  (200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144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了正确实施对注册商标权的财产保全措施,避免重复保全,现就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进行财产保全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第一条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需要对注册商标权进行保全的,应当向国家常识产权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发出协助实行通知书,载明要求商标局协助保全的注册商标的名称、注册人、注册证号码、保全期限以及协助实行保全的内容,包括禁止转让、注销注册商标、变更注册事项和办理商标权质押登记等事项。
  第二条对注册商标权保全的期限一次不得超过一年,自商标局收到协助实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如果仍然需要对该注册商标权继续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向商标局重新发出协助实行通知书,要求继续保全。否则,视为自动解除对该注册商标权的财产保全。
  第三条人民法院对已经进行保全的注册商标权,不得重复进行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24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说明如下: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一)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权益权属、侵权、合同纠纷案件;
  (二)申请诉前停止侵害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行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三)其他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纠纷案件。
  第二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第三条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侵害著作权行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该行为人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已经过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侵害著作权行为的民事纠纷案件,应当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审查。
  第四条因侵害著作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所规定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前款规定的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复制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版权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复制品所在地。
  第五条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向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实施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仅对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第六条依法成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根据著作权人的书面授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七条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
  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
  第八条当事人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以定购、现场交易等方式购买侵权复制品而取得的实物、发票等,可以作为证据。
  公证人员在未向涉嫌侵权的一方当事人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如实对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取得的证据和取证过程出具的公证书,应当作为证据使用,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第九条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项规定的“公之于众”,是指著作权人自行或者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开,但不以公众知晓为构成条件。
  第十条著作权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所指的作品,著作权人是自然人的,其保护期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著作权人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其保护期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十一条因作品署名顺序发生的纠纷,人民法院按照下列原则处理:有约定的按约定确定署名顺序;没有约定的,可以按照创作作品付出的劳动、作品排列、编辑姓氏笔画等确定署名顺序。
  第十二条按照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委托作品著作权属于受托人的情形,委托人在约定的使用范围内享有使用作品的权利;双方没有约定使用作品范围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作品。
  第十三条除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外,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者讲话人享有。著作权人可以支付执笔人适当的报酬。
  第十四条当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经历为题材完成的自传体作品,当事人对著作权权属有约定的,依其约定;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归该特定人物享有,执笔人或整理人对作品完成付出劳动的,著作权人可以向其支付适当的报酬。
  第十五条由不同编辑就同一题材创作的作品,作品的表达系独立完成并且有创作性的,应当认定编辑各自享有独立著作权。
  第十六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资讯。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资讯,应当注明出处。
  第十七条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转载,是指报纸、期刊登载其他报刊已发表作品的行为。转载未注明被转载作品的编辑和最初登载的报刊出处的,应当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第十八条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十)项规定的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是指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社会公众活动处所的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
  对前款规定艺术作品的临摹、绘画、摄影、录像人,可以对其成果以合理的方式和范围再行使用,不构成侵权。
  第十九条出版者、制编辑应当对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承担举证责任,发行者、出租者应当对其发行或者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相应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出版物侵害他人著作权的,出版者应当根据其过错、侵权程度及损害后果等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出版者应对其已尽合理注意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十一条计算机App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App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第(一)项、《计算机App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著作权转让合同未采取书面形式的,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的规定审查合同是否成立。
  第二十三条出版者将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丢失、毁损致使出版合同不能履行的,著作权人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等规定要求出版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复制品发行减少量或者侵权复制品销售量与权利人发行该复制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发行减少量难以确定的,按照侵权复制品市场销售量确定。
  第二十五条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费、侵权行为性质、后果等情节综合确定。
  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应当准许。
  第二十六条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第二十七条侵害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第二十八条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依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常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除本说明另行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的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涉及著作权法修改前发生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前著作权法的规定;涉及著作权法修改以后发生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后著作权法的规定;涉及著作权法修改前发生,持续到著作权法修改后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后著作权法的规定。
  第三十条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说明不一致的,以本说明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11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56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依法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在依法行使裁量权时,应当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第三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
  通过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设置共享文件或者利用文件分享App等方式,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置于信息网络中,使公众能够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实施了前款规定的提供行为。
  第四条有证据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与他人以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构成共同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其仅提供自动接入、自动传输、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文件分享技术等网络服务,主张其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
  第五条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提供网页快照、缩略图等方式实质替代其他网络服务提供者向公众提供相关作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提供行为。
  前款规定的提供行为不影响相关作品的正常使用,且未不合理损害权利人对该作品的合法权益,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其未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
  第六条原告有初步证据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了相关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但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其仅提供网络服务,且无过错的,人民法院不应认定为构成侵权。
  第七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网络服务时教唆或者帮助网络用户实施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以言语、推介技术支撑、奖励积分等方式诱导、鼓励网络用户实施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教唆侵权行为。
  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未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或者提供技术支撑等帮助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帮助侵权行为。
  第八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错,确定其是否承担教唆、帮助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错包括对于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明知或者应知。
  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对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主动进行审查的,人民法院不应据此认定其具有过错。
  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已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仍难以发现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不具有过错。
  第九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事实是否明显,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构成应知:
  (一)基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性质、方式及其引发侵权的可能性大小,应当具备的管理信息的能力;
  (二)传播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类型、知名度及侵权信息的明显程度;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主动对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进行了选择、编辑、修改、推荐等;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积极采取了预防侵权的合理措施;
  (五)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设置便捷程序接收侵权通知并及时对侵权通知作出合理的反应;
  (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针对同一网络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
  (七)其他相关因素。
  第十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网络服务时,对热播影视作品等以设置榜单、目录、索引、描述性段落、内容概况等方式进行推荐,且公众可以在其网页上直接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应知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
  第十一条网络服务提供者从网络用户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对该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
  网络服务提供者针对特定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投放广告获取收益,或者获取与其传播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存在其他特定联系的经济利益,应当认定为前款规定的直接获得经济利益。网络服务提供者因提供网络服务而收取一般性广告费、服务费等,不属于本款规定的情形。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定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知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将热播影视作品等置于黄金城hjc999或者其他主要页面等能够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明显感知的位置的;
  (二)对热播影视作品等的主题、内容主动进行选择、编辑、整理、推荐,或者为其设立专门的排行榜的;
  (三)其他可以明显感知相关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为未经许可提供,仍未采取合理措施的情形。
  第十三条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权利人以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的通知及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未及时根据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明知相关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转送通知、采取必要措施是否及时,应当根据权利人提交通知的形式,通知的准确程度,采取措施的难易程度,网络服务的性质,所涉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类型、知名度、数量等因素综合判断。
  第十五条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难以确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第十六条本规定施行之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法释〔2006〕11号)同时废止。
  本规定施行之后尚未终审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200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154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依法受理和审判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常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zhuanli等常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的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植物新品种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件;
  (二)植物新品种权无效行政纠纷案件;
  (三)植物新品种权更名行政纠纷案件;
  (四)植物新品种权强制许可纠纷案件;
  (五)植物新品种权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纠纷案件;
  (六)植物新品种申请权权属纠纷案件;
  (七)植物新品种权权属纠纷案件;
  (八)植物新品种申请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九)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十)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十一)假冒他人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十二)植物新品种培育人署名权纠纷案件;
  (十三)植物新品种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案件;
  (十四)植物新品种行政处罚纠纷案件;
  (十五)植物新品种行政复议纠纷案件;
  (十六)植物新品种行政赔偿纠纷案件;
  (十七)植物新品种行政奖励纠纷案件;
  (十八)其他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第二条人民法院在依法审查当事人涉及植物新品种权的起诉时,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起诉条件,均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条本说明第一条所列第一至五类案件,由北京常识产权法院作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第六至十八类案件,由常识产权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
  当事人对植物新品种纠纷民事、行政案件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
  第四条以侵权行为地确定人民法院管辖的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的民事案件,其所称的侵权行为地,是指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生产、繁殖或者销售该授权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或者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
  第五条关于植物新品种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件、植物新品种权无效或者更名行政纠纷案件,应当以植物新品种审批机关为被告;关于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纠纷案件,应当以植物新品种审批机关为被告;关于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纠纷案件,应当根据原告所请求的事项和所起诉的当事人确定被告。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被告在答辩期间内向植物新品种审批机关请求宣告该植物新品种权无效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2006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41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处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常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zhuanli等常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就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以下称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认为植物新品种权受到侵害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利害关系人,包括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品种权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
  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品种权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品种权人不起诉时,自行提起诉讼;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品种权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第二条未经品种权人许可,生产、繁殖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或者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侵害植物新品种权。
  被诉侵权物的特征、特性与授权品种的特征、特性相同,或者特征、特性的不同是因非遗传变异所致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认定被诉侵权物属于生产、繁殖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被诉侵权人重复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为亲本与其他亲本另行繁殖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认定属于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三条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
  没有前款规定的鉴定机构、鉴定人的,由具有相应品种检测技术水平的专业机构、专业人员鉴定。
  第四条对于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可以采取田间观察检测、基因指纹图谱检测等方法鉴定。
  对采取前款规定方法作出的鉴定意见,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质证,认定其证明力。
  第五条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诉讼前,可以提出行为保全或者证据保全请求,人民法院经审查作出裁定。
  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时,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协助取证。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应当依照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种子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确定赔偿数额。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应当另行计算。
  依照前款规定难以确定赔偿数额的,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侵权的性质、期间、后果,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数额,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的种类、时间、范围及权利人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等因素,在30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故意侵害他人植物新品种权,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第二款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第七条权利人和侵权人均同意将侵权物折价抵扣权利人所受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权利人或者侵权人不同意折价抵扣的,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的请求,责令侵权人对侵权物作消灭活性等使其不能再被用作繁殖材料的处理。
  侵权物正处于生长期或者销毁侵权物将导致重大不利后果的,人民法院可以不采取责令销毁侵权物的方法,而判令其支付相应的合理费用。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以农业或者林业种植为业的个人、农村承包经营户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繁殖侵害品种权的繁殖材料,不知道代繁物是侵害品种权的繁殖材料并说明委托人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
  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2006年12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412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依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说明。
  第一条在中国境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知名商品”。人民法院认定知名商品,应当考虑该商品的销售时间、销售区域、销售额和销售对象,进行任何宣传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域范围,作为知名商品受保护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原告应当对其商品的市场知名度负举证责任。
  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在后使用者能够证明其善意使用的,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后来的经营活动进入相同地域范围而使其商品来源足以产生混淆,在先使用者请求责令在后使用者附加足以区别商品来源的其他标识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
  第二条具有区别商品来源的显著特征的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认定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一)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
  (二)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商品名称;
  (三)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以及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
  (四)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
  前款第(一)、(二)、(四)项规定的情形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的,可以认定为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中含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以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他人因客观叙述商品而正当使用的,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三条由经营者营业场所的装饰、营业用具的式样、营业人员的服饰等构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装潢”。
  第四条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包括误认为与知名商品的经营者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的,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视觉上基本无差别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应当视为足以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
  认定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相同或者近似,可以参照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判断原则和方法。
  第五条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当事人请求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予以保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撑。
  第六条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以及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
  在商品经营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姓名”。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笔名、艺名等,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姓名”。
  第七条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包括将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企业名称、姓名用于商品、商品包装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使用”。
  第八条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
  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
  第九条有关信息不为其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不为公众所知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有关信息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
  (一)该信息为其所属技术或者经济领域的人的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
  (二)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进入市场后相关公众通过观察产品即可直接获得;
  (三)该信息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
  (四)该信息已通过公开的报告会、展览等方式公开;
  (五)该信息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
  (六)该信息无需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容易获得。
  第十条有关信息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
  第十一条权利人为防止信息泄漏所采取的与其商业价值等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合理保护措施,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保密措施”。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所涉信息载体的特性、权利人保密的意愿、保密措施的可识别程度、他人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认定权利人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漏的,应当认定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一)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只对必须知悉的相关人员告知其内容;
  (二)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加锁等防范措施;
  (三)在涉密信息的载体上标有保密标志;
  (四)对于涉密信息采用密码或者代码等;
  (五)签订保密协议;
  (六)对于涉密的机器、厂房、车间等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
  (七)确保信息秘密的其他合理措施。
  第十二条通过自行开发研制或者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不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一)、(二)项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前款所称“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知悉了他人的商业秘密之后,又以反向工程为由主张获取行为合法的,不予支撑。
  第十三条商业秘密中的客户名单,一般是指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交易的习惯、意向、内容等构成的区别于相关公知信息的特殊客户信息,包括汇集众多客户的客户名册,以及保持长期稳定交易关系的特定客户。
  客户基于对职工个人的信赖而与职工所在单位进行市场交易,该职工离职后,能够证明客户自愿选择与自己或者其新单位进行市场交易的,应当认定没有采用不正当手段,但职工与原单位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当事人指称他人侵犯其商业秘密的,应当对其拥有的商业秘密符合法定条件、对方当事人的信息与其商业秘密相同或者实质相同以及对方当事人采取不正当手段的事实负举证责任。其中,商业秘密符合法定条件的证据,包括商业秘密的载体、具体内容、商业价值和对该项商业秘密所采取的具体保密措施等。
  第十五条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商业秘密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和权利人共同提起诉讼,或者在权利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和权利人共同提起诉讼,或者经权利人书面授权,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判决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时,停止侵害的时间一般持续到该项商业秘密已为公众知悉时为止。
  依据前款规定判决停止侵害的时间如果明显不合理的,可以在依法保护权利人该项商业秘密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判决侵权人在一定期限或者范围内停止使用该项商业秘密。
  第十七条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损害赔偿额,可以参照确定侵犯zhuanli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九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赔偿额,可以参照确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
  因侵权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已为公众所知悉的,应当根据该项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确定损害赔偿额。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根据其研究开发成本、实施该项商业秘密的收益、可得利益、可保持竞争优势的时间等因素确定。
  第十八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民事第一审案件,一般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确定若干基层人民法院受理不正当竞争民事第一审案件,已经批准可以审理常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可以继续受理。
  第十九条本说明自二〇〇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
  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1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539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以下简称垄断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因垄断行为受到损失以及因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等违反反垄断法而发生争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
  第二条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理决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三条第一审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由常识产权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条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说明有关侵权纠纷、合同纠纷等的管辖规定确定。
  第五条民事纠纷案件立案时的案由并非垄断纠纷,被告以原告实施了垄断行为为由提出抗辩或者反诉且有证据支撑,或者案件需要依据反垄断法作出裁判,但受诉人民法院没有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六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原告因同一垄断行为向有管辖权的同一法院分别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原告因同一垄断行为向有管辖权的不同法院分别提起诉讼的,后立案的法院在得知有关法院先立案的情况后,应当在七日内裁定将案件移送先立案的法院;受移送的法院可以合并审理。被告应当在答辩阶段主动向受诉人民法院提供其因同一行为在其他法院涉诉的相关信息。
  第七条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垄断协议的,被告应对该协议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承担举证责任。
  第八条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原告应当对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和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承担举证责任。
  被告以其行为具有正当性为由进行抗辩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第九条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的具体情况,认定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条原告可以以被告对外发布的信息作为证明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证据。被告对外发布的信息能够证明其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的,人民法院可以据此作出认定,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一条证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其他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者当事人的申请采取不公开开庭、限制或者禁止复制、仅对代理律师展示、责令签署保密承诺书等保护措施。
  第十二条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一至二名具有相应专门常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
  第十三条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作出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经人民法院同意,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说明有关鉴定意见的规定,对前款规定的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报告进行审查判断。
  第十四条被告实施垄断行为,给原告造成损失的,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查明的事实,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令被告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根据原告的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将原告因调查、制止垄断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计入损失赔偿范围。
  第十五条被诉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等违反反垄断法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其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第十六条因垄断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原告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举报被诉垄断行为的,诉讼时效从其举报之日起中断。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决定终止调查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终止调查之日起重新计算。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后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理决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重新计算。
  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超过三年,如果起诉时被诉垄断行为仍然持续,被告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损害赔偿应当自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2001年6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182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的民事纠纷案件(以下简称域名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作如下说明:
  第一条对于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二条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涉外域名纠纷案件包括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国际组织,或者域名注册地在外国的域名纠纷案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涉外域名纠纷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四编的规定确定管辖。
  第三条域名纠纷案件的案由,根据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并在其前冠以计算机网络域名;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难以确定的,可以通称为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件。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对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应当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
  (一)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
  (二)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
  (三)被告对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权益,也无注册、使用该域名的正当理由;
  (四)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
  第五条被告的行为被证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恶意:
  (一)为商业目的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的;
  (二)为商业目的注册、使用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与原告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原告网站的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或其他在线站点的;
  (三)曾要约高价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注册域名后自己并不使用也未准备使用,而有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该域名的;
  (五)具有其他恶意情形的。
  被告举证证明在纠纷发生前其所持有的域名已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且能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区别,或者具有其他情形足以证明其不具有恶意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认定被告具有恶意。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
  第七条人民法院认定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可以判令被告停止侵权、注销域名,或者依原告的请求判令由原告注册使用该域名;给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可以判令被告赔偿损失。
  侵权人故意侵权且情节严重,原告有权向人民法院请求惩罚性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
  (200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335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zhuanli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说明。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常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zhuanli、zhuanli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App、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第二条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实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任务”,包括:
  (一)履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其交付的其他技术开发任务;
  (二)离职后一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交付的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与其职工就职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以后所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益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约定确认。
  第三条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资料等。
  第四条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职工在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对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交纳使用费的;
  (二)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测试的。
  第五条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实行原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任务,又主要利用了现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应当按照该自然人原所在和现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达成的协议确认权益。不能达成协议的,根据对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贡献大小由双方合理分享。
  第六条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所称“职务技术成果的完成人”、第八百四十八条所称“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包括对技术成果单独或者共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也即技术成果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人民法院在对创造性贡献进行认定时,应当分解所涉及技术成果的实质性技术构成。提出实质性技术构成并由此实现技术方案的人,是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提供资金、设备、材料、试验条件,进行组织管理,协助绘制图纸、整理资料、翻译文献等人员,不属于职务技术成果的完成人、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
  第七条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订立的技术合同,经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授权或者认可的,视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订立的合同,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未经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授权或者认可的,由该科研组织成员共同承担责任,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因该合同受益的,应当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前款所称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科研组织,包括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设立的从事技术研究开发、转让等活动的课题组、工作室等。
  第八条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依法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或者取得行政许可,而未经审批或者许可的,不影响当事人订立的相关技术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对办理前款所称审批或者许可的义务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由实施技术的一方负责办理,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当事人一方采取欺诈手段,就其现有技术成果作为研究开发标的与他人订立委托开发合同收取研究开发费用,或者就同一研究开发课题先后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委托人分别订立委托开发合同重复收取研究开发费用,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依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请求撤销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
  第十条下列情形,属于民法典第八百五十条所称的“非法垄断技术”:
  (一)限制当事人一方在合同标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开发或者限制其使用所改进的技术,或者双方交换改进技术的条件不对等,包括要求一方将其自行改进的技术无偿提供给对方、非互惠性转让给对方、无偿独占或者共享该改进技术的常识产权;
  (二)限制当事人一方从其他来源获得与技术提供方类似技术或者与其竞争的技术;
  (三)阻碍当事人一方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合理方式充分实施合同标的技术,包括明显不合理地限制技术接受方实施合同标的技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数量、品种、价格、销售渠道和出口市场;
  (四)要求技术接受方接受并非实施技术必不可少的附带条件,包括购买非必需的技术、原材料、产品、设备、服务以及接收非必需的人员等;
  (五)不合理地限制技术接受方购买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或者设备等的渠道或者来源;
  (六)禁止技术接受方对合同标的技术常识产权的有效性提出异议或者对提出异议附加条件。
  第十一条技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技术开发合同研究开发人、技术转让合同让与人、技术许可合同许可人、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人已经履行或者部分履行了约定的义务,并且造成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过错在对方的,对其已履行部分应当收取的研究开发经费、技术使用费、提供咨询服务的报酬,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因对方原因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给其造成的损失。
  技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履行合同所完成新的技术成果或者在他人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当事人不能重新协议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由完成技术成果的一方享有。
  第十二条根据民法典第八百五十条的规定,侵害他人技术秘密的技术合同被确认无效后,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善意取得该技术秘密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在其取得时的范围内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但应当向权利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并承担保密义务。
  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或者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另一方侵权仍与其订立或者履行合同的,属于共同侵权,人民法院应当判令侵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和保密义务,因此取得技术秘密的当事人不得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
  第十三条依照前条第一款规定可以继续使用技术秘密的人与权利人就使用费支付发生纠纷的,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处理。继续使用技术秘密但又拒不支付使用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请求判令使用人停止使用。
  人民法院在确定使用费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通常对外许可该技术秘密的使用费或者使用人取得该技术秘密所支付的使用费,并考虑该技术秘密的研究开发成本、成果转化和应用程度以及使用人的使用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
  不论使用人是否继续使用技术秘密,人民法院均应当判令其向权利人支付已使用期间的使用费。使用人已向无效合同的让与人或者许可人支付的使用费应当由让与人或者许可人负责返还。
  第十四条对技术合同的价款、报酬和使用费,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对于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根据有关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成本、先进性、实施转化和应用的程度,当事人享有的权益和承担的责任,以及技术成果的经济效益等合理确定;
  (二)对于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根据有关咨询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数量,以及已经产生和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合理确定。
  技术合同价款、报酬、使用费中包含非技术性款项的,应当分项计算。
  第十五条技术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30日内仍未履行,另一方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
  当事人在催告通知中附有履行期限且该期限超过30日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履行期限为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合理期限。
  第十六条当事人以技术成果向企业出资但未明确约定权属,接受出资的企业主张该技术成果归其享有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当予以支撑,但是该技术成果价值与该技术成果所占出资额比例明显不合理损害出资人利益的除外。
  当事人对技术成果的权属约定有比例的,视为共同所有,其权利使用和利益分配,按共有技术成果的有关规定处理,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当事人对技术成果的使用权约定有比例的,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当事人对实施该项技术成果所获收益的分配比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技术开发合同
  第十七条民法典第八百五十一条第一款所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种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包括当事人在订立技术合同时尚未掌握的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技术方案,但对技术上没有创新的现有产品的改型、工艺变更、材料配方调整以及对技术成果的验证、测试和使用除外。
  第十八条民法典第八百五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的“当事人之间就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订立的”技术转化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具有实用价值但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包括阶段性技术成果,以实现该科技成果工业化应用为目标,约定后续试验、开发和应用等内容的合同。
  第十九条民法典第八百五十五条所称“分工参与研究开发工作”,包括当事人按照约定的计划和分工,共同或者分别承担设计、工艺、试验、试制等工作。
  技术开发合同当事人一方仅提供资金、设备、材料等物质条件或者承担辅助协作事项,另一方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属于委托开发合同。
  第二十条民法典第八百六十一条所称“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包括当事人均有不经对方同意而自己使用或者以普通使用许可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技术秘密,并独占由此所获利益的权利。当事人一方将技术秘密成果的转让权让与他人,或者以独占或者排他使用许可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技术秘密,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追认的,应当认定该让与或者许可行为无效。
  第二十一条技术开发合同当事人依照民法典的规定或者约定自行实施zhuanli或使用技术秘密,但因其不具备独立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条件,以一个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或者使用的,可以准许。
  三、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许可合同
  第二十二条就尚待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或者不涉及zhuanli、zhuanli申请或者技术秘密的常识、技术、经验和信息所订立的合同,不属于民法典第八百六十二条规定的技术转让合同或者技术许可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中关于让与人向受让人提供实施技术的专用设备、原材料或者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约定,属于技术转让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发生的纠纷,按照技术转让合同处理。
  当事人以技术入股方式订立联营合同,但技术入股人不参与联营体的经营管理,并且以保底条款形式约定联营体或者联营对方支付其技术价款或者使用费的,视为技术转让合同或者技术许可合同。
  第二十三条zhuanli申请权转让合同当事人以zhuanli申请被驳回或者被视为撤回为由请求解除合同,该事实发生在依照zhuanli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zhuanli申请权转让登记之前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发生在转让登记之后的,不予支撑,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zhuanli申请因zhuanli申请权转让合同成立时即存在尚未公开的同样发明创造的在先zhuanli申请被驳回,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
  第二十四条订立zhuanli权转让合同或者zhuanli申请权转让合同前,让与人自己已经实施发明创造,在合同生效后,受让人要求让与人停止实施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让与人与受让人订立的zhuanli权、zhuanli申请权转让合同,不影响在合同成立前让与人与他人订立的相关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或者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的效力。
  第二十五条zhuanli实施许可包括以下方式:
  (一)独占实施许可,是指许可人在约定许可实施zhuanli的范围内,将该zhuanli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实施,许可人依约定不得实施该zhuanli;
  (二)排他实施许可,是指许可人在约定许可实施zhuanli的范围内,将该zhuanli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实施,但许可人依约定可以自行实施该zhuanli;
  (三)普通实施许可,是指许可人在约定许可实施zhuanli的范围内许可他人实施该zhuanli,并且可以自行实施该zhuanli。
  当事人对zhuanli实施许可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认定为普通实施许可。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约定被许可人可以再许可他人实施zhuanli的,认定该再许可为普通实施许可,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技术秘密的许可使用方式,参照本条第一、二款的规定确定。
  第二十六条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许可人负有在合同有效期内维持zhuanli权有效的义务,包括依法缴纳zhuanli年费和积极应对他人提出宣告zhuanli权无效的请求,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排他实施许可合同许可人不具备独立实施其zhuanli的条件,以一个普通许可的方式许可他人实施zhuanli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许可人自己实施zhuanli,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民法典第八百六十四条所称“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范围”,包括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期限、地域、方式以及接触技术秘密的人员等。
  当事人对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受让人、被许可人实施zhuanli或者使用技术秘密不受期限限制。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之间就申请zhuanli的技术成果所订立的许可使用合同,zhuanli申请公开以前,适用技术秘密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发明zhuanli申请公开以后、授权以前,参照适用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授权以后,原合同即为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适用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
  人民法院不以当事人就已经申请zhuanli但尚未授权的技术订立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为由,认定合同无效。
  四、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第三十条民法典第八百七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特定技术项目”,包括有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运用科学常识和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论证、评价、预测的专业性技术项目。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对技术咨询合同委托人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或者受托人提出的咨询报告和意见未约定保密义务,当事人一方引用、发表或者向第三人提供的,不认定为违约行为,但侵害对方当事人对此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技术咨询合同受托人发现委托人提供的资料、数据等有明显错误或者缺陷,未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委托人的,视为其对委托人提供的技术资料、数据等予以认可。委托人在接到受托人的补正通知后未在合理期限内答复并予补正的,发生的损失由委托人承担。
  第三十三条民法典第八百七十八条第二款所称“特定技术问题”,包括需要运用专业技术常识、经验和信息解决的有关改进产品结构、改良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源能耗、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安全操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专业技术问题。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以技术转让或者技术许可的名义提供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或者在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标的技术进入公有领域,但是技术提供方进行技术引导、传授技术常识,为对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符合约定条件的,按照技术服务合同处理,约定的技术转让费、使用费可以视为提供技术服务的报酬和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照前款规定,技术转让费或者使用费视为提供技术服务的报酬和费用明显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合理确定。
  第三十五条技术服务合同受托人发现委托人提供的资料、数据、样品、材料、场地等工作条件不符合约定,未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委托人的,视为其对委托人提供的工作条件予以认可。委托人在接到受托人的补正通知后未在合理期限内答复并予补正的,发生的损失由委托人承担。
  第三十六条民法典第八百八十七条规定的“技术培训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委托另一方对指定的学员进行特定项目的专业技术训练和技术引导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职业培训、学问学习和按照行业、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计划进行的职工业余教育。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对技术培训必需的场地、设施和试验条件等工作条件的提供和管理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委托人负责提供和管理。
  技术培训合同委托人派出的学员不符合约定条件,影响培训质量的,由委托人按照约定支付报酬。
  受托人配备的教员不符合约定条件,影响培训质量,或者受托人未按照计划和项目进行培训,导致不能实现约定培训目标的,应当减收或者免收报酬。
  受托人发现学员不符合约定条件或者委托人发现教员不符合约定条件,未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对方,或者接到通知的一方未在合理期限内按约定改派的,应当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民法典第八百八十七条规定的“技术中介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常识、技术、经验和信息为另一方与第三人订立技术合同进行联系、先容以及对履行合同提供专门服务所订立的合同。
  第三十九条中介人从事中介活动的费用,是指中介人在委托人和第三人订立技术合同前,进行联系、先容活动所支出的通信、交通和必要的调查研究等费用。中介人的报酬,是指中介人为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技术合同以及对履行该合同提供服务应当得到的收益。
  当事人对中介人从事中介活动的费用负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中介人承担。当事人约定该费用由委托人承担但未约定具体数额或者计算方法的,由委托人支付中介人从事中介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当事人对中介人的报酬数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根据中介人所进行的劳务合理确定,并由委托人承担。仅在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的技术合同中约定中介条款,但未约定给付中介人报酬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支付的报酬由委托人和第三人平均承担。
  第四十条中介人未促成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技术合同成立的,其要求支付报酬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撑;其要求委托人支付其从事中介活动必要费用的请求,应当予以支撑,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介人隐瞒与订立技术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侵害委托人利益的,应当根据情况免收报酬并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中介人对造成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技术合同的无效或者被撤销没有过错,并且该技术合同的无效或者被撤销不影响有关中介条款或者技术中介合同继续有效,中介人要求按照约定或者本说明的有关规定给付从事中介活动的费用和报酬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撑。
  中介人收取从事中介活动的费用和报酬不应当被视为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技术合同纠纷中一方当事人的损失。
  五、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有关的程序问题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将技术合同和其他合同内容或者将不同类型的技术合同内容订立在一个合同中的,应当根据当事人争议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案件的性质和案由。
  技术合同名称与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合同的类型和案由。
  技术转让合同或者技术许可合同中约定让与人或者许可人负责包销或者回购受让人、被许可人实施合同标的技术制造的产品,仅因让与人或者许可人不履行或者不能全部履行包销或者回购义务引起纠纷,不涉及技术问题的,应当按照包销或者回购条款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案由。
  第四十三条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一般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并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指定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技术合同纠纷案件。
  其他司法说明对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合同中既有技术合同内容,又有其他合同内容,当事人就技术合同内容和其他合同内容均发生争议的,由具有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第四十四条一方当事人以诉讼争议的技术合同侵害他人技术成果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或者人民法院在审理技术合同纠纷中发现可能存在该无效事由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通知有关利害关系人,其可以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或者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诉。
  利害关系人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不提起诉讼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
  第四十五条第三人向受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的人民法院就合同标的技术提出权属或者侵权请求时,受诉人民法院对此也有管辖权的,可以将权属或者侵权纠纷与合同纠纷合并审理;受诉人民法院对此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诉或者将已经受理的权属或者侵权纠纷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权属或者侵权纠纷另案受理后,合同纠纷应当中止诉讼。
  zhuanli实施许可合同诉讼中,被许可人或者第三人向国家常识产权局请求宣告zhuanli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zhuanli权被宣告无效的,按照zhuanli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处理。
  六、其他
  第四十六条计算机App开发等合同争议,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民法典第三编第一分编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民法典第三编第二分编第二十章和本说明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本说明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北京、上海、广州常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
  (2014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6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zhuanli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说明(二)〉等十八件常识产权类司法说明的决定》修正)
  为进一步明确北京、上海、广州常识产权法院的案件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常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常识产权法院管辖所在市辖区内的下列第一审案件:
  (一)zhuanli、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App民事和行政案件;
  (二)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
  (三)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案件。
  第二条广州常识产权法院对广东省内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实行跨区域管辖。
  第三条北京市、上海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常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
  广东省其他中级人民法院不再受理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各基层人民法院不再受理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
  第四条案件标的既包含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内容,又包含其他内容的,按本规定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管辖。
  第五条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由北京常识产权法院管辖:
  (一)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有关zhuanli、商标、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常识产权的授权确权裁定或者决定的;
  (二)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有关zhuanli、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强制许可决定以及强制许可使用费或者报酬的裁决的;
  (三)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涉及常识产权授权确权的其他行政行为的。
  第六条当事人对常识产权法院所在市的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著作权、商标、技术合同、不正当竞争等常识产权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由常识产权法院审理。
  第七条当事人对常识产权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和依法申请上一级法院复议的案件,由常识产权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常识产权审判庭审理,但依法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除外。
  第八条常识产权法院所在省(直辖市)的基层人民法院在常识产权法院成立前已经受理但尚未审结的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由该基层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除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外,广东省其他中级人民法院在广州常识产权法院成立前已经受理但尚未审结的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由该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标签

本文网址:/news/739.html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资讯

联系大家

垂询电话:0411-39799855    15909867308

E-mai:jianfanglawyer@126.com

办公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594号星海广场金玉星海2单元21层


1.jpg

关注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